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动态

2011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金龙奖”颁奖盛典隆重举行

1970年01月01日
2011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金龙奖”颁奖盛典隆重举行

来源:金融时报

  金融时报社社长汪洋 打造最具权威的金融评选“第一品牌” 

  欢迎各位嘉宾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金龙奖”颁奖盛典,感谢大家对金牌榜评选活动的大力支持。

  上周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明年的经济工作基调的确立,给金融行业提出了明确的方向。“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内涵将会越来越丰富,而《巴塞尔协议Ⅲ》新规则的实施,对于商业银行的资本及流动性管理提出一系列更高的要求。我们的金融机构如何增强机遇意识、危机意识,稳中求进,迎接挑战?可以说,我们处在了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又一关键时刻。

  也在这个时刻,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金龙奖”评选活动又到了揭开面纱的时候。这项由《金融时报》联合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在2008年底推出的全国性重要评选活动,已经经历了四个春秋,越来越得到金融机构的高度认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依托权威金融媒体的公信力和国家级金融研究机构的专业智慧,集中专家和智库的价值判断,打造中国金融行业最具权威的评选品牌,从而激励金融竞争,提升金融效率,推进金融改革,更好地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中国金融企业应对金融风暴,是评选主办方始终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

  每年一度的金牌榜评选活动,我们通过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全景勾勒,以及对金融微观主体、特别是金融旗舰企业的近距离审视,清晰地看到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蓬勃与悦动;看到我们的金融企业在2011年纷繁复杂的经济困局中,牢记社会责任,不辱使命,在防范风险和注重创新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方式转变而取得的可喜成果和骄人业绩。

  在认真总结历届评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2011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金龙奖”评选活动,坚持以尊重客观、公开数据为前提,扩大了专家评审委员会范围,在关注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发展的同时,今年我们把目光投向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这个在2011年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热点领域,把视角拓展到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和成长。因此,在今年的颁奖仪式上,大家将会看到“2011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十佳机构”的精彩亮相,看到“年度最佳财务公司”等一系列优秀财务公司的新面孔。

  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金龙奖”评选活动,始终得到金融首脑和监管部门、各金融机构,特别是金融界老领导的积极支持和鼓励。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们的老领导,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李贵鲜同志,以及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委员周正庆同志。在这四年中,他们多次参加我们的颁奖活动,给予我们莫大的关怀和鼓舞。

  我们不仅要成为中国金融进步的见证者,还要通过评选等活动,成为中国金融改革的激励者。“金龙腾飞”是我们对所有金融企业的良好祝愿;打造中国金融业评选的“第一品牌”,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愿意与我们的金融机构一道共同成长,共同迎接挑战,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 未来十年我国金融业发展道路值得深思 

  又到一年一度“金龙奖”的颁奖盛典,首先要感谢各位领导、业内机构及同仁对“金龙奖”评选活动的支持。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我想就此话题,谈谈十年来中国金融的发展与变迁。

  度过十年“与狼共舞”的时光,中资金融机构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如今的世界大型金融机构排名前十位中,中资机构占据了半壁江山,这是当初无法想象的。

  虽然成绩斐然,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比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十年来进展到底如何?比如中国金融市场和体系的国际化问题,今天的中国金融体系是否已经融入国际,我们的市场是不是一个国际化的金融市场?再比如金融机构“走出去”的问题,我们是否拥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性金融机构?未来十年,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我们都要真正地“与狼共舞”,为此,中国的金融系统需要进行一系列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改革的要义就在于体制改革。我们曾经在改革中建立起了一系列的金融机制,可是这些机制在各种观念的束缚下,有相当一部分又导向了原有的道路。体制改革要改什么?体制改革就是要改变运用行政机制全面管制经济金融的模式,发挥市场经济在经济金融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所以,这场改革又被称为市场取向的改革。

  最近这些年来,一些含混的用语导致了新一轮的变化,如“规范化”。在中国存在两种“规范”:一个是行政规范,另一个是市场规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的行政规范非常成熟,但由于市场经济不发达,市场规范迄今无法有效形成。在所谓“规范化”的前提下,一些机构和监管部门大推行政规范,用行政规范取代市场规范——这实际上是在从行政角度看市场,怎么看都是不规范的。同样,从市场角度看行政,怎么看也不规范。到底用哪种规范来规范中国的市场和金融机构,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某些情况下,我们会把审批制变成核准制,并以为这是一轮创新和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做了很多表面文章。金融机构需要防范风险,这是毫无疑问的,但问题是由谁去防范何种风险。现行体制下,监管部门似乎应该去监管和防范所有的风险。且不论监管部门有没有这种能力,但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是说监管部门防范了所有的风险,那么我们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中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是非竞争的———原因在于,有竞争就有风险,把所有风险防范完了,就不再有优胜劣汰,因为所有被淘汰掉的机构都是风险所导致的。没有淘汰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创新。监管部门的职责是违法违规的风险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防范,等等。至于各个机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风险,应该由其自己去承担。

  最近,社会各界都在讨论影子银行的问题。西方人头脑中只有违法概念———也就是说,只要不是违法的,都是合法的。在中国,法律上规定不能做的,做了叫违法;法律上规定可以做的,做了叫合法;法律上没有规定的,不准去做,做了会被视作非法。现在谈到加强监管,往往是在监管非法。然而,金融创新需要的空间,经常存在于法律禁止和法律允许两方面之外。过分严格的管理不利于金融创新。

  次贷危机演变至今,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都有人在指责所谓的影子银行,但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哪个国家出台法律针对这类银行,也没有规定哪些事情不许再做,只是强调要提高透明度、做好信息披露等。如果这些机构在中国,那么在允许和不允许之间的事情都不许再做。中外做法大相径庭,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兴业银行(12.39,-0.06,-0.48%)行长李仁杰 怎样才是一家好银行 
 

  近年来国内各类机构主办的各类评选活动,应该说视角不一、各有特色,但其中有一个评选活动我相信是国内各家金融机构都特别重视和关注的,就是由金融时报社和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评选。因为《金融时报》是我们金融业“自己的报纸”,是我们自己的喉舌,而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是国内最权威的金融专业研究机构,由这两个机构联合主办,并按照最客观、最科学、最严谨的方法评选出来的奖项,毫无疑问是国内最具客观性、权威性,也是最有价值的。

  不管是评选,还是监督,都不可避免要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评价一家银行是“好银行”,还是“坏银行”。借这个机会,我想结合兴业银行自身的实践,谈几点个人的思考和体会。我认为,评价一家银行是不是“好银行”,最重要的是看三个方面:

  第一,良好的财务表现。好银行必须要有良好的财务表现。作为企业,良好的财务业绩是商业银行的安身立命之本。良好的财务业绩,既表现为客观、透明的财务数据,优秀的投资回报水平,也表现为财务业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第二,鲜明的经营特色。好银行应该要有自己的经营特色,而不是“千人一面”、“泯然众人”。从国内外银行业的实践经验看,没有自己特色的银行,很难真正成为一家好银行,或者即使短期内有优秀表现,也很难持续。近年来,兴业银行在探索差异化经营、打造经营特色上一直奋力求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比如本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与国内其他银行相比有较大的差别,存贷款等传统业务占比较低,目前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只有43%不到,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只有60%左右,与之相对应,同业业务、金融市场、资产管理以及投资银行等新兴业务占比则较高。

  第三,负责任的企业行为。好银行必然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是良好的企业公民。一家唯利是图,不愿意、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银行,即使财务表现再优秀,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好银行,不可能实现基业长青。对此,兴业银行上下有着非常深刻而一致的认识,“理性、负责任”已经成为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探索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与银行商业模式创新有机融合起来,形成可持续、可推广的企业社会责任践行模式,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目前本行已经初步形成以能效金融、环境金融、碳金融三个板块为主体,面向企业客户和零售客户的绿色金融业务体系,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要求已经深深地融入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流程,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自发行为。

 

  中国银行(2.91,0.00,0.00%)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  “衷诚”银行与诚信企业 
 

  《金融时报》每年开展的“金龙奖”评选活动是一项非常严肃、认真的评选活动,受到各家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金龙奖”今年新设了“中小企业奖”。《金融时报》一直致力于从媒体角度推动中小企业融资。今天我借此机会就小微企业融资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微企业的发展举足轻重。小微企业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就是小微企业不断出生、成活、成长的过程。今天全球闻名的美国苹果公司,就是在车库里诞生的。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发展小微企业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如重庆出台支持培植十万个小微企业的措施。一个市场经济体或者地区经济有没有活力、发达与否,往往体现为小微企业的出生率、成活率、成长率。

  小微企业的出生率、成活率、成长率要高,就少不了金融支持。货币资本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也是持续推动力。无论是马克思的理论还是熊彼特的创新理论,都论述了金融支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小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

  随着金融脱媒趋势的加强,银行业不能忽视小微企业的重要性。由于金融脱媒的发展,大中型企业越来越不依赖于银行融资。在资本市场发达的经济体中,银行不可能再去傍大款、垒大户,必须做好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这也是金融改革深化背景下银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需要。汇丰银行提出要做最好的小企业银行,它的广告词为——今天的小微企业,就是明天的大中型企业。我们的银行业如果没有这样的经营理念和意识,若干年后就可能面临生存困境。

  不同于传统的工商企业,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有其特殊性。小微企业一般处于创业阶段,成活率不高,有关统计显示,小微企业的成活率仅有三分之一强。另外,小微企业经营不规范、财务报表不健全,由此造成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利润薄,甚至无利可图。这一直是困扰小微企业融资的老问题。如何解决?首先,银行要成为热衷于服务小微企业的“衷诚”银行,银行要生存发展,一定要致力于培育忠诚的小微企业客户,要“忠诚”地为小微企业服务。其次,小微企业要存活并且成长,就要真正使自己成为银行的忠诚客户,要讲诚信。

 
中国建设银行(4.52,-0.04,-0.88%)党委委员章更生 稳步发展积极创新中国银行业大有可为


  此时正值岁末年初。盘点即将过去的2011年,可以说是中国银行业是在不太好的外部环境下,取得了稳健快速发展的一年。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总市值超过四万亿元,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5437亿元,平均每股收益接近0.5元,可以说在今年这样的形势下能取得这样的业绩,是非常亮丽和耀眼的。

  展望来年,经济金融形势仍将纷繁复杂,中国的银行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对于已取得的成绩,欣喜之余应保持警醒;对于不确定的未来,忧患之余更应充满信心;只要积极作为,挑战是完全可以转换化为机遇的。

  变挑战为机遇,关键在发展

  与世界先进银行相比,中国的银行在盈利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市场竞争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公司治理还需进一步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设还有一大段路要走。改革无止境,发展无穷期,发展是银行的永恒主题。局面越是复杂,挑战越是严峻,我们越是要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只有发展,才能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将来,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靠自己的发展。

  变挑战为机遇,出路在创新

  在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银行业的创新显得尤为迫切。

  中国银行业的创新发展有着国外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和战略机遇:一是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城市化、工业化、高储蓄率、产业扩张与升级等基本因素不会发生趋势性变化,中国经济总体趋势依然向好,这是中国银行业创新发展所拥有的良好的宏观环境。二是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的结构调整期,这为银行业调整信贷结构、创新银行业务开辟了空间。三是中国金融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社会金融意识进一步增强,金融法规不断完善,为银行业的创新提供了规范和保障。四是随着中国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进度加快,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投资理财意识不断提升,股票、期货、外汇、债券等金融市场日益活跃,为银行金融创新和拓展业务品种及利润增长点创造了有利条件。

  变挑战为机遇,动力在员工

  员工是银行最宝贵的资本。建行有句话,叫做“员工的心,建行的根”。

  怎样发挥好员工的主力军作用,建行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是加强职代会建设,发挥工会作用,提高员工民主管理水平。建行从2005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全行系统的职代会,一直坚持到现在,涉及银行发展和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交由职代会审议通过;通过近些年的建设和努力,工会已成为实现多个利益主体共赢的重要渠道,实现了股东、企业与员工价值最大化的有机统一。

  二是持续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包括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推进大规模员工培训、鼓励和倡导全员职业生涯规划等,努力为员工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2010年建设银行培训经费投入达7亿元;今年1至6月,各类培训达13218期,培训570122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员工职业素养。

  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从思想、工作、生活、成长等方面关心关爱员工,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不断教育、引导、规范、激励员工,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建设银行初步建立起了企业文化体系,企业文化逐步渗透于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中。

 民生金融租赁公司常务副总裁王蓉发表获奖感言


  新奥门原料免费资料能获得年度最佳金融租赁公司这一奖项,在此我要特别感谢金融时报社,感谢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和评委。我想我们今天获得的这个奖项,不仅是对民生金融租赁的肯定,更是对整个中国金融租赁行业的关注和肯定。

  今年正好是中国租赁业诞生30周年。30年的风雨历程,租赁业目前仍处于培育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公司三年多来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监管机构、政府部门,还有在座的朋友们的一贯关心、关注和支持。对此,我要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借这个机会,真诚地希望与社会各界、各位朋友共同携手,共同推动金融租赁的发展,共同租赢未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