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融资租赁企业数量保持高速增长,行业规模也不断扩大。但租赁行业整体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租赁行业面临的核心问题。
在探索融资租赁业可持续发展路径上,新奥门原料免费资料(下称“民生租赁”)做出了有益的尝试。2008年刚成立时,民生租赁涉足十多个行业,现在资产规模超1000亿,但做的东西却越来越少……市场定位逐步转变到“3+X”战略、“2+X”战略,一路做着减法。
“从融资租赁整个行业的高度来看,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看到近年以来融资租赁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一方面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仍然很多;另一方面国内融资租赁业自身竞争力还比较弱,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可能难以为继。未雨绸缪,既要抑制一拥而上,也要防止一哄而散。”民生租赁总裁周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周巍认为,“专业化、国际化”是未来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方向,现阶段中国融资租赁业的主题是合作而不是竞争,期望与更多的融资租赁公司产生合作。
周巍特别指出,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要避免大起大落,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对整个行业来说,可持续发展需要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融资租赁企业要“苦练内功、强身健体”,另一个就是大家携手共同推动经营环境的改善。
不断地自我变革 逐步实现专业化 第一财经日报:民生租赁从成立至今,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专业化的? 周巍:我们成立五年来,最大的收获就是闯出了一条专业化租赁公司之路。
民生租赁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专业化发展道路,但因为不知道到底做什么,业务类型处于探索、摸索阶段,所以在公司内部设立了业务一部、业务二部、业务三部,边界比较模糊,其实是什么都做。
随着公司对市场定位的逐渐清晰,我们于2010年提出了“3+X”的行业定位,相应地将内设部门调整为航空租赁部、航运租赁部等。
在2012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我说过:以前我们只是解决好了做什么的问题,但还没有回答好租赁公司到底是租什么的。所以,2012年底,我们再次将市场定位从“3+X”调整为“2+X”,并将原来的航空租赁部、航运租赁部更名为飞机租赁事业部和船舶租赁事业部,设立了能源设备租赁部、车辆及设备租赁部。其他内设部门的名称也相应做了改动。
这些内设部门名称的变更并不是表面上简简单单换个部门的牌子,而是体现了我们公司经营理念的重大转变——从融资业务到融资与融物业务并举,从经营行业转变为经营租赁资产,指向性越来越明确。
成立以来,我们公司的业务范围一直在做减法,涉足的行业越来越少,围绕租赁资产开展租赁业务的商业模式越来越清晰。现在除了公务机和船舶之外,只聚焦在两、三种资产上:能源设备、车辆设备和医疗设备。从国际经验来看,大部分发达国家的融资租赁公司也是通过做减法来实现专业化的。正因为租赁公司专业技术性很强,并且深入实体经济,因此其规模体量相对于银行来说大都是中小业态,一般难以做到银行那么大,这与融资租赁行业的高度专业化密切相关。比如做飞机业务和汽车业务,虽然涉及两个行业,但是对于银行来说,控制风险的实质是一样的。但对融资租赁公司来说,两个行业不仅控制风险的方式很不一样,而且商业模式也完全不一样。
尽管我们公司从一开始就确立要走专业化道路,但管理团队大都是做银行出身,习惯了银行的业务模式,要沉下心来走专业化道路还真不容易,特别是观念上实现这种转变就更难。以前我们对某一行业只需了解一些大概的情况,把握住风险即可,现在则要深入到很多技术性环节,譬如资产的维护、二手资产的交易等等。我们认识到,在融资业务上只有充分发挥租赁的优势,才有可能与其他融资渠道竞争;而在租赁资产的经营管理上,则是我们租赁的独特优势。从本质上来看,租赁公司就是经营资产的。
所以成立以来,我们不断进行自我变革。组织机构的变革背后是经营理念的变革。不断地自我变革,才能保持活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保证长远发展,要在变革中让公司找到最佳的状态。这种变革,短期来讲,对公司尤其是管理层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是从长远来讲,是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
保持资产处于好的流动性是化解流动性风险的重要手段。
日报:融资租赁行业短贷长租的问题较为突出,在目前融资较难的环境下,民生租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一问题?
周巍:我认为一两单不良资产一般来讲不足以搞垮一个租赁公司,租赁公司的最大风险是流动性风险。因此,融资租赁公司必须以最审慎的态度来处理好这个难题。
我认为,解决好租赁公司流动性风险问题主要是两条:一是资产负债期限匹配;二是保持租赁资产好的流动性。
期限错配是各家租赁公司共同面临的问题。我认为,如果租赁公司的租赁资产和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能够覆盖负债本息,流动性风险就算是控制住了。从我们公司来看,通过公司自身的能力独立融资,在今年六月市场流动性吃紧的时候,公司依然能从容应对,这说明我们在应对流动性风险方面做的很多尝试,尽管增加了成本,增加了难度,却是值得的。
解决这个难题,可以通过中长期资金安排,把经营性租赁全部覆盖进去。为了提高中长期资金的比例,我们牺牲了一部分利润,也使成本有所提高,但是从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牺牲是值得的。
再就是保持资产一定的流动性,卖不动的资产少做,或者拿自有资金做。我们去年卖掉了几十亿元的资产,占比还是很小,但对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却是一个检验。租赁资产转让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金融性质资产转让,跟银行信贷资产的交易有点类似,但也有一些区别,主要是涉及租赁资产所有权的登记变更;另外一个是实物性质的资产,即经营性租赁资产买卖,租赁物卖掉后就跟出租人没有关系了,我认为经营性租赁资产同样要保持较好的流动性。
当前,建立租赁资产的退出机制是租赁公司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关键是要打通资产退出的通道,也就是你的东西有人要,而且卖得出去。所以,租赁公司是否具备资产处置能力很重要。我在公司内部提出,当你决定要做什么的时候,一定要“量出为入”,就是说,选择流动性好的资产去做是前提。其实,融资性租赁资产也必须打通资产退出通道,道理是一样的,就是资产必须随时具备好的流动性。
实现资产退出需要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一是要有退出通道。二是具备管理设备残值的能力。
另外,保险资金其实是很适合融资租赁业务的资金。保险资金中长期居多,而融资租赁项目期限大都较长,项目现金流稳定,比较符合保险资金的投资需求。我们也在推动保险资金进入金融租赁公司。
租赁的本质是实现资产和客户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 日报:融资租赁公司为何如此重视国际化?是什么内在冲动促使融资租赁公司参与国际竞争?
周巍:国际化是一部分租赁公司的必然选择,因为租赁公司的本质是实现租赁资产和客户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有些租赁公司的客户如航运企业就是全球客户,而有些租赁物如飞机等则需要全球采购。因此,这部分租赁公司也就必须具备全球竞争力,也就是说同国际上的其他玩家相比,成本要更低,服务要更好等。而租赁公司的成本当中,资金成本和税收成本毫无疑问是决定租赁资产是否有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这部分租赁公司需要以全球视角去寻找低成本资金,从全球视角去寻找最低的税收地。中国的部分租赁公司面对的是全球竞争,而且随着中国制造走出去和国外先进设备引进来,中国的租赁公司国际化是必然趋势。
除了业务的国际化之外,监管的国际化也十分必要。我这里所说的监管是包括海关等各种政府监管环境在内。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的监管环境能逐步与国际趋同,是中国租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前提。这几年,国内很多地方为了租赁业的发展作了大量努力,大大提升了中国租赁业的国际竞争力。民生租赁注册所在地天津就很有吸引力。
同业合作大于竞争 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
日报:近几年,尤其是今年,融资租赁公司的数量增长迅速。如何看待融资租赁公司数量的快速增长?资机构进入和关注融资租赁业,你认为未来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周巍:目前,我国的融资租赁市场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今年以来,不断有新的融资租赁公司成立,融资租赁公司总数已经从2012年底的560家增加到现在的700多家,增长速度非常之快。尤其是今年以来,租赁业好消息频频,社会关注度不断上升。
目前,市场上的三类租赁公司各有优势:
厂商系融资租赁公司。厂商设立的目的主要是促销,中国企业原来的产品营销模式比较单一,现在把融资租赁作为扩大销售的渠道,来丰富厂商的营销模式,能对很多制造企业和经销企业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这类公司最大的优势是依托产业背景提供专业的资产服务,使厂商真正进入资产市场进行产融结合,这对厂商战略价值的提升作用会多过租赁公司自身经营所贡献的利润。现在我国很多制造企业面临转型升级,而租赁就是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是提升工业服务水平、实现服务增值的重要手段。
金融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有一些独特的优势,比如资金实力、品牌、金融团队优势等等,飞机、船舶等资金密集型大宗租赁资产就很适合这类金融租赁公司。当然也可以依托租赁资产优势进入一些中小企业,以设备等资产作为载体,去控制风险,提供资金,同时作为产业链条的一部分提供专业服务,弥补银行信贷等融资渠道的不足。
其他第三方租赁公司。这部分租赁公司如果能找准一个好的产品或者方向,依托一个专业团队,将业务做得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同样会发展得很好。第三方租赁公司的利润未来应该主要不是来自于利差,而是需要向服务要效益。融资租赁只有连接实体经济形成完整的上下游服务链才有前途,而实体经济也可通过租赁服务实现产业的升级和增值。因此,第三方租赁公司如果朝着产业服务方向发展,以专业能力提供产业链增值服务的话,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我认为,更多的融资租赁公司加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社会对融资租赁行业的投资热情增长,说明行业的认知度得到了很大提升,这对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融资租赁是高度专业化的行业,适合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来参与,虽然每个主体不一定都做得特别大,但都能参与到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去,都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产业的转型升级就会有很大的贡献。我一直主张有更多的市场加入者,共同来推动市场的健康发展,共同迎接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大潮。这对于培育市场、培育客户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只有把市场培育起来,让我们客户更加成熟,我们所有的参与者才能实现共赢。
中国融资租赁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题仍然是合作而不是竞争,因为国内外市场实在太大。像民生租赁这样的金融租赁公司,同样希望跟各个类别的市场参与者开展业务方面的合作,特别是希望跟具有专业资产管理能力的融资租赁公司合作。有能力在某一个细分领域管理、经营好资产的租赁公司,往往是我们最希望合作的。我们现在合作最多的是厂商系的融资租赁公司,就是因为厂商系在他们相应的资产领域具有较强的资产经营管理能力。
所以,从整个融资租赁行业来说,如果各家公司都能在某些方面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将来会有非常大的发展、合作空间。我对融资租赁行业的大前景非常看好,因为中国经济结构中实体经济占比大,而融资租赁依托于服务实体经济,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另外,中国经济融入国际,“引进来”与“走出去”都需要用到融资租赁。
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需要有耐心,因为前三五年可能都是投入期,投资的价值主要在中长期体现出来。如果是想赚快钱的投资者,选择投资融资租赁行业,就可能会失望。
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前最紧迫的问题 日报:从整个行业高度看,您觉得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民生租赁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哪些有益的经验?
周巍:2007年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加入租赁阵营以来,租赁业规模增长较快,回报也还过得去,很多人甚至于租赁业专业人士都认为,当前租赁业迎来了大繁荣时代了。但我恰恰认为,作为一名租赁业内人士,千万不能只看到表面繁荣,或者满足于一时赚快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能清醒地看到行业和企业自身的不足和瓶颈,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保持行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是当下最主要的和最重要的。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新兴的行业都会经历从粗放式经营到精细化深耕、从重数量扩张到重质量提高的阶段,但并不是每个行业都能实现这种过渡,也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到这种转变。应该看到,在国内当下的融资租赁行业中,还有很多租赁企业是依靠通道类业务和中介类业务获取收益,商业模式也很单一,并没有真正出发挥租赁优势。面对日益深化的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这类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租赁公司可能将难以为继。而过于追求短期效益,不在产品和模式上去下功夫,急功近利,也迟早会被市场淘汰。或者要从银行口里讨饭吃,当然难以保持行业的持续繁荣。所谓“大浪淘沙”就是这个道理。其实任何大起大落都将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从融资租赁整个行业来看,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要今天一拥而上,也不要哪天一哄而散。
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融资租赁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最重要的特征是市场尚不成熟,客户还有待培育,发展环境制约较多,租赁公司自身还不强大。尤其是很多公司尚处在“有名无实” 的状态,这就是融资租赁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的主要表现。但融资租赁毕竟是一个跨界于金融与实体的服务行业,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行业,面对实体经济下行期,同实体经济紧密相关的融资租赁行业能否成功避过风险,并且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意味着我国融资租赁行业正经历一个关键的时期。
从外部发展环境看,融资租赁的很多监管政策、制度还有待完善。由于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起步较晚,很多监管政策、制度等外部发展环境还在不断完善过程中,急需与国际先进租赁业监管经验对接,使中国的融资租赁业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外部环境,而不至于成为“笼中困兽”。
从租赁企业自身来看,我国的融资租赁企业还不具备与发达国家竞争的能力。应该辩证地来看待这几年租赁业的高速发展,一方面说明资本看好这个行业。另一方面,真正探索出独具特色的经营模式的租赁企业少之又少,在内部管理、风险防控、经营和盈利模式、专业能力等方面都无法与国外租赁公司竞争。随着利率市场化和市场的逐步开放,那些倚重通道类业务和中介类业务的租赁公司,其生存空间必然受到挤压。
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还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因为租赁行业紧紧服务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下滑的风险已经影响到融资租赁行业。一旦实体经济的风险转移到租赁行业,造成的结果就是租赁公司的不良资产不断暴露。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中速增长将成为常态,欧美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些都对融资租赁行业的持续发展形成了巨大挑战。
因此,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要避免大起大落,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对整个行业来说,可持续发展需要两个基本要素:
一个是融资租赁企业要“苦练内功、强身健体”。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差异化市场定位以及业务模式。融资租赁业应逐渐从“数量发展”转变到“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发展方式上来,应更加重视融入实体经济,在发展中不断提升服务价值。
另一个就是大家携手,共同推动租赁经营环境的改善。我们公司今年一如既往地做了很多看似与公司经营无关的事,比如推动“营改增”政策修订、组织“租赁国际会计准则研究”、参与融资租赁司法解释讨论等等,我们都参与其中或是主动推动。虽然花费了不少精力,但我认为很值得。当前,国内租赁企业分属银监会和商务部监管,加强协调也就很重要,这包括共同营造良性的行业生态系统和推动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需要我们一起发声,从维护整个行业健康发展角度,共同推动各项政策和制度的完善,为中国融资租赁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