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融资租赁研究院将以研究咨询为基础,专业人才为核心,追求社会效益,重点做好政策研究和业务探讨、业务拓展和咨询、高端论坛举办等工作,推动融资租赁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提升行业影响力。
2014年,是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重要时点。
一方面,行业数量与规模齐增。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金融租赁公司、内资融资租赁公司和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合计已超过1500家,注册资金超过3000亿元,据有关机构估算,融资租赁资产总规模已超过2.7万亿元人民币。
另一方面,行业的发展环境在不断改善。国务院和有关部委以及天津、上海、广东、浙江等地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政策,融资租赁行业的外部政策环境不断完善和优化,社会对于融资租赁的认可度逐步提升,融资租赁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有目共睹。
在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之际,由金融时报社发起设立的中国融资租赁研究院于10月30日正式成立。此次中国融资租赁研究院的发起人包括金融时报社、国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新奥门原料免费资料、恒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量通租赁有限公司、广发证券资产管理(广东)有限公司、安徽钰诚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华夏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广东粤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等18家各领域机构。
《金融时报》自创刊以来的27年多时间里,持续关注租赁行业的发展,长期多角度、第一时间内对行业动态进行报道,截至目前,《金融时报》涉及租赁的文章已达6555篇,可以说,租赁行业或大或小的变化都在《金融时报》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近年来,我国融资租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行业规模快速扩大,与行业发展相关的法律、税务等环境逐步完善,我国融资租赁业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在此背景下,加强融资租赁企业与各级政府、融资租赁相关法律、税务领域之间的沟通交流,发挥行业领军企业的带头作用,推动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成为共识。
正如金融时报社社长邢早忠在致辞中所言,金融时报社在与租赁界和其他各界朋友的多次交流和探讨的基础上,决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融资租赁研究院,中国融资租赁研究院将以研究咨询为基础,专业人才为核心,追求社会效益,重点做好政策研究和业务探讨、业务拓展和咨询、高端论坛举办等工作,推动融资租赁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提升行业影响力。
中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而自银监会首批5家商业银行试点金融租赁公司开始,我国的融资租赁业获得快速发展,在我国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大幅提升,行业的发展环境也在不断改善,租赁企业数量、注册资本和业务种类都在大幅增加,行业的市场格局和业务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革。目前,我国融资租赁市场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融资租赁业为服务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然而,该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需要正视与解决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融资租赁研究院院长王国刚在致辞时表示,在西方国家,融资租赁业的金融资产规模仅次于银行;而在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成立租赁公司后的30多年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对此,邢早忠表示:“租赁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热点话题需要探讨,许多难点需要解决,这就要求金融租赁公司、外商融资租赁企业和内外资融资租赁公司进行更多的沟通,相关行业要开展更多的交流,特别是在面对涉及行业发展的一些关键性问题时。”可见,搭建一个连接金融租赁公司、内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外商融资租赁企业、监管部门等主体的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研究角度而言,和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相比,租赁业在相关方面的研究最为薄弱。可以说,各个金融租赁公司也好,融资租赁公司也好,迄今没有形成有效的研究团队。”王国刚认为,在此背景下搭建一个研究平台、知识传播平台、为各家机构服务的咨询平台以及建言献策的平台至关重要。对此,民生金融租赁公司总裁周巍表示,与欧美等融资租赁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融资租赁业起步晚、经验少,特别是在人才、理论研究等方面与之存在很大差距。我国专门研究融资租赁行业的专家非常少,此方面的理论书籍也非常少,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中国融资租赁业现状。对行业来说,中国融资租赁研究院的成立恰逢其时。
业界对于中国融资租赁研究院的发展给予期望。周巍表示,未来希望中国融资租赁研究院能够充分运用自身优势,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搭建我国融资租赁业交流的平台,推动中国融资租赁业快速发展;二是建立我国全面、权威的融资租赁研究体系,为各类融资租赁企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三是加强国际交流,通过与国际租赁业协会和专门研究机构进行合作,扩大我国在国际租赁业界的发言权和参与权。
通过中国融资租赁研究院这个平台,业内各机构将精诚合作,加强沟通,为推动行业发展出力。国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副总裁吴荣样表示,作为融资租赁专业的研究咨询机构,中国融资租赁研究院将凝聚行业主流媒体、租赁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集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力量,对推动行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良好的平台支持作用。